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简介

作者:    时间:2022-12-13    点击数: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秉承“博学笃行,与时俱进”校训精神,以名誉院长方滨兴院士提出的三个驱动(学术驱动、指南驱动、市场驱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服务国家的一流网络空间安全人才为己任,以取得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不可替代的研究成果,引领产业技术发展为目标,持续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和一流平台条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正在迈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最前沿,成绩显著,已经成为广州大学人才培养特区、对外交流窗口。

一、历史沿革

(一)学科建设期(2017-2021)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布局新的学科与科研大平台,广州大学围绕广州IAB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5+2”平台引进并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型科研团队,2017年7月,学校成功引进了方滨兴院士及其团队,并于2017年10月成立了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网研院)。网研院成立之初就得到广东省、广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马兴瑞省长、黄宁生副省长、温国辉市长先后会见了方院士及团队主要成员。2018年2月,学校成功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2019年的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排名全国第四。2018年9月招收第一批黄埔方班研究生,2019年9月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二)初创成型期(2022- )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的工作任务,紧密围绕中央网信办于2017年8月8日印发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广州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区域优势,2022年3月,广州市编办批准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2年7月11日,依托网研院的全部师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揭牌,成为广州大学第25个专业学院。现在校博士生83名,硕士研究生596名,本科生370名,方滨兴院士实验班(简称黄埔黄埔方班)依托学院开设研究生班,并面向本科生开设预备班,本硕一体,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

二、特色优势

落实国家战略,打造一流学科。在方滨兴院士的指导下,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入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2024年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进入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六、广东省第一。学科实力在国内高校中属一流行列,这也是广州大学在这一榜单中排名最佳的学科,充分证明了网络空间安全的学科实力。

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学院在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引育并重,广揽海内外网络安全英才,已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包括教授29人,副教授21人,讲师13人,博士后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8人,省部级人才13人,广州市人才13人。构建了由高层次人才引领,高级职称教师为中坚,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体系,其中48人来自985、211高校,18人来自境外高校。

培养模式独特,教学理念先进。为更好地培养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人才,探索和推广实践创新型网安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名誉院长方滨兴院士创立了“方滨兴院士实验班”(简称黄埔方班)。黄埔方班作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教育论坛的试点项目,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案例式教学资源、将科研和工程问题提炼为启发式教学案例、将最新安全产品纳入教学实训平台,围绕“方班654321模式”设计,持续推广“方班研讨厅”课程,已推广到包括澳门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国内51所高校;推出并持续改进“方班演武堂2.0”课程,与绿盟科技、海康威视、天融信、安天科技、任子行、启明星辰等6个网安龙头企业推进校企联合虚拟教研室建设,构建6个教学班,将企业实战专家“实地”引入方班课堂,把优秀开源项目、经典攻防场景、关键安全样本等作为素材,开创了“演(示)讲(解)点评式”教学模式;设计并持续优化“方班前沿秀”课程,邀请院士、国家级人才、企业专家等科学家和行业大咖为广州大学方班学生讲授前沿科学理论与工程方法,先后有王怀民、张拔、陈纯等10余位专家及院士亲临课堂授课,把“开阔眼界、触摸前沿”纳入到方班的日常教学。在“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验”课程的支撑下,与企业联合研发了“方安实践教学平台”,由方班为平台提供实训场景等内容;初步完成了“方班实践能力认证平台”的设计和开发,目前已完成了网络渗透、安全运维、恶意代码、逆向分析、二进制漏洞挖掘、Web安全六个方向的开发并投入使用。

学科平台支撑,科研成果丰硕。“2+5”平台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有了阶段性成果,网络空间安全中央实验室共完成了970多万的科研设备的部署与调试,以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为核心的科研条件初见成效,围绕建议一流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目标,中央实验室树立了“关键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安全和新兴信息技术安全” 建设目标。中央实验室构建了“1+7”技术支撑体系,即1个网络靶场(攻防行为仿真、安全知识管理、态势分析评估、技术演练验证)和7个功能业务区(区块链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工控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物联网安全、攻防对抗演练、研究合作实践)靶场-业务区互联互动。

2024年牵头获省部级奖项1项,参与并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2项;获批科研及人才类项目58项,经费共计4237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项、粤港澳联合创新领域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等;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市级科研平台1个,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2个;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 Q1论文70篇,SCI Q2论文16篇,CCF A类论文40篇,CCF B类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共计11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

厚植家国情怀,育人成效显著。方班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及创新创业比赛,2024年共获各类奖项33项,其中包括国奖21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6项,其他获奖6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省赛金奖1项、省赛银奖1项、国赛铜奖1项;第21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国赛一等奖5项,国赛二等奖2项;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国赛三等奖4项;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二等奖1项,国赛三等奖1项;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南赛区二等奖2项、国赛二等奖1项。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63篇;申请发明专利119项,其中授权专利62项。

2024届44位本科毕业生有50%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含四名推免生),本科毕业设计获得学校创新一等奖1名;本年度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即互联网+)获校赛银奖2项,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5项(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省级各1项,校级理工类2项),参加其它学科竞赛获省部级奖12个、国家级奖13个。

2024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4%,其中有19%的毕业生进入国防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大学和广州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超过半数进入中国电信、南方电网、深信服等知名企业和广州大学、广东东软学院、东莞理工学校等院校工作。



20254月)





Copyright © 2022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