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班研讨厅简介

一、简介

“方班研讨厅”又名“创新与思辨”,是方班的三门研究生创新课(研讨厅、演武堂、前沿秀)中的一门,也是方班最早推广的一门能力素质型课程,目前已经推广到国内29所高校。

方班研讨厅由中国工程院方滨兴院士设计并亲自全程参与教学。课程采用小班制、研讨点评式教学模式,由方滨兴院士、知名专家和专业老师组成教学组,采用“学生讲、师生问、专家评”的深度翻转课堂形式,通过锻炼学生掌握求源方法、熵减方法、实践动手方法和思辨方法,从而培养创新和思辨能力。课程以“授之以渔、掌握方法”为最大特色。

自2019年秋季学期至今,已有包括广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哈工大(威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经贸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工大(深圳)、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29所高校开设了“创新与思辨”课程。

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重点涉及5类人员角色:点评指导专家(方院士及专家)、课上提问及评分老师(专业老师)、辅导老师(专业老师),演讲报告学生、听课提问学生。

课程主体采用“深度翻转”的研讨点评式教学模式。课前,由学生就自选主题进行调研、实验并准备报告;课上,由学生演示、分析和讲解其所选主题研究成果,其他参与学生进行提问、质疑或建议,根据学生报告主题而匹配的教学组老师给与启发性提问式指导,方院士等参与课程专家对报告和提问的学生同时进行点评、指导;课后,参与报告的学生对课前调研、实验等准备过程,以及课上报告、同学提问和专家点评等情况进行梳理,从思维模式、研究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复盘分析自己优长和不足,并提出具体可实施的改进措施,形成总结报告。辅导老师全程(课前、课上、课后)提供指导;提问老师按照规定的指标项对学生的课堂报告、课上提问、课后总结等进行评分。课程在学期内组织1-2次分组辩论赛,辩题从学生收集筛选。

“创新与思辨”课程(方班研讨厅)框架设计

三、课程评价方法

学生的课程成绩按学期计算,总分100分,包括报告分(0.6)、提问分(0.2)、总结分(0.2)三部分。每次辩论课的最佳辩手可得到附加分,计入课程学期总成绩,总分不超过100分。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

报告人指标要求

对应内容和做法

报告人指标要求

对应内容和做法

背景清晰需求客观

分析现状需求

研究方向聚焦

针对问题明确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针对的问题,并阐明原因

问题具体目标明确

提炼所讲文献针对的问题和预期的目标

基础原理易懂

相关技术清晰

讲清(普及)相关原理和技术

原理技术完整易懂

理解并讲清相关原理技术

研究内容有创新

技术路线较合理

分析重点、难点,提出(可能)创新点,展示当前进展和计划

总结评判有主见

分析、验证、评判与交流

报告讲述生动

PPT有设计

逻辑表达与展示

讲述形式有风范

逻辑表达与展示

回答问题简练切题

沟通、思辨(批判与反批判)

课后总结完整具体

总结、反思、改进(务实)

课后总结完整具体

总结、反思、改进(务实)

:对报告人的各指标用“良、好、中、差”四个选项进行等级性评价。

提问人指标要求

对应内容和做法

提问有思辨性

提出没有确定性答案、没有公认最优方法或与报告内容不完全一致的问题

有与题相关的追问

提出与之前的问题或主讲人的回答具有逻辑关联性问题

提出合理的不同意见

提出与报告人所述内容、方法等不同的意见建议

:对提问人的各指标用“有、无”两个选项进行存在性评价;提问人评价指标适用于两个阶段。另外,对于在同地授课的教学班,课前分发本班报告PPT,学生自愿组成提问小组(2-3人/组),以小组为单位与报告人进行问答、质疑等,增加实时対辩性。

(2023年7月)



附件【方班研讨厅教学指南V6.1.pdf
附件【方班研讨厅课程简介v4.2.pdf

Copyright © 2022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版权所有